性別的養成】

     新生兒出生後,診所護理師辨識嬰兒生理性別後,掛上識別手環,男生掛淺藍色,女生掛粉紅色。手環顏色讓人們知道他的性別,接著該如何恭喜父母親,要用可愛還是帥氣來形容嬰兒的長相,該說五官像父親還是像母親。這是孩子第一次社會分類,我們擁有了安全感,參照著社會腳本,做出合宜的互動行為。

   「家庭」是人社會化的起點,在家庭的保護與養育下形成安全感,使我們健康成長為一個人。家庭提供傾聽、支持、照顧,提供了親密感的來源,讓我們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,進而影響我們成人後如何選擇伴侶。家庭是我們初始習得性別概念的來源,教導我們對性別的認知,男女生分別應該玩什麼玩具、參加甚麼活動、穿著怎麼樣的衣服、如何表達情緒、如何與異性互動。當我們做出符合性別期待的行為,容易得到鼓勵、肯定。反之,我們會被訓斥、提醒、叮嚀,逐漸地我們習得社會化後的性別行為,加深男女有別的概念。另一方面,我們透過學習模仿照顧者的性別角色行為,學習當個好男孩、好女孩,才能成為一個好男人與好女人,一切看似理所當然,但是真的是這樣嗎?

【基於理解的尊重】

     台灣近年性別意識逐漸抬頭,同志族群逐漸被看見,相關議題能公開討論,而我們在談論此事時,大多會「表達」尊重與接納。但當親友向我們出櫃(Coming out即為向他人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行為),可能感受到震驚、錯愕、各種複雜的感受、思緒湧上心頭。所以「表達尊重」到基於理解的尊重是一條很長的路。多元性別不僅有男同志,亦包括:、女同志、雙性戀、跨性別…等,當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性別者,建議帶著好奇的眼光進行更多的認識再談尊重,基於認識與理解後也許與您自身的價值觀並不相同,但我們仍可以尊重他們身而為人的價值,也是文明社會人的風範與展現。

【我與男同志的邂逅】

    回憶起當年性別議題未如此開放,第一位男性朋友跟我出櫃時,我真實的反應是震驚,然後詢問你們怎麼性愛?這樣衛生嗎?事後想想還真的很沒有禮貌,平常的我是不會這樣探人隱私,我對當時的無知與失禮感到羞愧。不過我很謝謝他的理解和接納,耐心地跟我解釋,並帶我認識同志族群的習慣、語言、穿著、交友網站、文化、出入場所,幫我打開同志雷達(Gaydar指一個人單純通過觀察來精確探測他人性取向的能力),認識男同志的世界。當時心裡驚呼原來我的生活周遭這麼多人都是,但我竟然都沒有覺察到,深刻體悟到「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」,我會用開天眼來形容當時的狀態。剛認識男同志時期,我會在逛街時觀察陌生男性,透過他們走路、說話、打扮、髮型等外觀,試圖辨認此人是否為同志,一方面帶著好奇,同時也滿足窺探他人隱私的快感。直到有一天,我思考著,為什麼男同志需要躲躲藏藏?又是甚麼讓男同志願意走出櫃子現身在我們面前?

曾有男同志朋友說:「不是我們藏的深,是我們還在觀察與考慮能不能信任你,也在看環境友不友善。」原來,男同志心中藏著秘密,要小心翼翼地評估周遭朋友,聽起來讓人十分心疼,他們需守護著秘密直到確認對方夠接納、夠友善,自己不至於遭遇不當地對待。從那一刻,我才知道,是基於信任與安全,也理解環境的不友善是多麼地壓抑人的內心。就在那一年我參加了同志大遊行,批上彩虹旗,帶著學生、陪著朋友走上街頭,倡議性別平等,更強調尊重差異。如今,我結交到不少同志的朋友,諮商不少同志個案,根據互動經驗發現,同志身份要面對自我議題與家庭議題,因為兩者是他們的為難之處。

【看見屬於他們的難為】

    男同志在學生時期,可能有性/別認同的探索與困惑。內心可能懷疑自己是否異常?是不是錯覺?我該調整自己嗎?我喜歡同性別的人,他也會喜歡我嗎?我們之間還可以有純友誼嗎?諸如此類的問題,讓人們開始對自己好奇,也考驗是否能接納自己的男同志身份。我遇過的朋友們,他們在此階段會不斷地自我探索,可能是投入一段親密關係,認識自己性傾向以及在關係中的真實樣貌。也有人上網結交朋友,好奇過來人的獨特經驗,也有人走進諮商室,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協助。對我來說,這是人在自我探索的過程,心理師可以做的事是支持與傾聽,慢慢陪伴他們釐清,接納自己的喜好、情慾是很重要的。身為男同志需要勇氣,探索未知的勇氣,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。

    另外,男同志內心深處在面對家庭是最難跨過的檻,常是心中的痛。傳統傳宗接代的觀念,讓有些男同志不敢與家人出櫃。記得曾經朋友跟我說過,因為父親希望自己接家庭事業,但鐵工屬於傳統男性的工作,父親希望可以代代相傳,可是他知道同志不大可能生小孩,家庭事業就會失傳,他選擇北漂求學與就業,始終難以返回南部面對父親的期望。特別是逢年過節,常被要求帶女友回家看看,是否考慮婚姻,更讓他內心感到痛苦。

      也有有個案分享,無意間發現手足為男同志,除了自己隱匿著不說,同時看到手足要去面對父母靈魂拷問(甚麼時候交女朋友?可以帶女朋友回家看看?要結婚了嗎?我幫你介紹女朋友好嗎?男人要先成家後立業吧?)。他害怕說出事實父母不接納,不說又心疼弟弟。通常家是提供安全感與親密感的地方,是我們的避風港,對於男同志而言,當確認自我身份後,在家庭中彷彿多了個不可談論的禁忌,難以啟齒的羞愧,築起一道高牆,關係變為疏遠,是心中難以承重的痛。

【愛都一樣】

     感謝台灣在性別平權運動努力,男同志與其他多元性別在社會上逐漸被看見。現在周遭的親友如果向你出櫃,你的第一個反應是甚麼?現在的我會真誠地回應「謝謝你願意告訴我」。出櫃這件事並不容易說出口,而親友選擇告訴你,他很可能走了不少心路歷程:困惑、懷疑、害怕、孤獨、痛苦,但最終他選擇在你的面前勇敢,請先謝謝他的信任。你可以好奇他為何願意告訴你,談到最後,可能你會發現,我們都只是渴望愛與被愛的人罷了。